作者: 來源: 日期:2020-11-20 18:22:37
在實踐中成長,在行動中提升
——地理綜合實踐體驗與收獲
在剛剛結束的成都市第二屆中小學生(直屬學校)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中,由高二1班司徒語珊,蒲錦陽,蘭雅雯,陳瀚文,李果芮,鐘睿琪,李蘇彤,張馨藝8位同學組織的《垃圾分類與回收》活動參加展評,榮獲第三名。
在實地調查前,我們進行了兩次線上調查。一共收到了576份調查問卷。經過劉蘭、劉思源、張明明、吳并老師的循循善誘,我們組員最終確認了實踐課題:針對垃圾分類有意識無落實問題的討論。
垃圾分類當然要繼續做下去——這是大勢所趨,也是易于理解的現實,以道觀之,物無貴賤。自其異者視之,肝膽楚越也;自其同者視之,萬物皆一也。垃圾和資源是相互轉換的,問題就在于如何真正將垃圾分類落地。責任與權利如何劃分,變革又應當從哪里發起?
這仍是一個沒有定論的問題,而我們的組員正在尋找答案。
在八月初,我們的組員就對奧貝環保進行了實地走訪和親身體驗。高自動化的垃圾分類設施,低成本高效能的分類產業鏈,引發了我們由衷地贊嘆。實踐活動的藍圖逐漸現出雛形。
10月23日,我們的組員來到金堂中節能環保能源發電廠,通過對垃圾發電流程的參觀,觸摸垃圾分類發電最本質的脈搏。這次走訪,讓我們對自己的課題有了更清晰的認識,已提供了一個分類落實的好措施。
接下來,是一次又一次的修改PPT。反復精簡演講稿,一遍又一遍的排演,直到每一個字都有了自己的生命,爛熟于心。這當中凝聚著所有老師的心血,每一位組員的努力。
當然,會記得蘭雅雯每一個午休時間在教室的冥思苦想;記得蒲錦陽每次開口的形而上哲學;會記得司徒語珊的處變不驚和從容自信;記得陳瀚文晚自習在B班改了一版又一版的ppt…。在一次小小的成果報告背后,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。我們一班的同學自發的繪制了15個手工布袋,每一筆顏料,每一次勾勒,都展現出一個集體的團結力量。
11月5日,我們迎來了比賽日。踏入七中林蔭校區,仍然有些局促不安,但是當想到身旁的同學,身后的老師,我們邊找回了勇氣與鎮定。每一位同學都展示了最佳風采,真真切切的從這次成果展示背后看到了實外人,實外魂。
從奧北公司到垃圾發電廠,我們幾乎走完了垃圾分類回收的整條產業鏈。地理實踐向更廣闊的生活延伸,比賽之外的意義也漸漸浮出水面。“放眼前路千山萬水,我們還將跋山涉水。”我們仍然在路上,披荊斬棘。也期待下一屆實外人繼續發光發熱。